人物故事:
孝老愛親是中華民族的傳統(tǒng)美德。在桑植縣洪家關白族鄉(xiāng)勝龍村黃家邊組,有一位70歲的老人黃昌治,就以自己默默無聞卻又不平凡的經歷詮釋了這一美德。
黃昌治的姑姑黃友之,今年90歲,與黃昌治一家血濃于水。她自幼雙目失明,在黃昌治的父親去世以前,一直由黃昌治的父親照顧。黃昌治29歲那年,從父親手中接過了照顧姑姑的責任,這一照顧,轉眼就是41年。41年里,黃昌治一家始終如一,從未有過抱怨和懈怠。因為姑姑看不見,需要時時有人在身邊細心照顧,盡管自己家里的條件也并不是很好,黃昌治也一直沒有外出去打工,他和妻子鐘以夢一直盡最大的努力照顧好姑姑。每天按時給姑姑準備三餐,洗漱、擦身,陪她聊天,無微不至。當被問起照顧姑姑的原因時,黃昌治說:“她看不見,又獨自一個人,我再不去管她、照顧她,就真的沒有人關心她了。雖然我有機會把她送到養(yǎng)老院,但是我覺得自己在身邊照顧,她會更高興的?!?
2018年臘月間,姑姑突發(fā)結核病,黃昌治立刻和家人將她送到鄉(xiāng)衛(wèi)生院。黃昌治自己已是古稀之年,患有腰椎間盤突出,妻子又患有肝炎,于是黃昌治和妻子就與在家的親戚輪流照顧姑姑,從早到晚,白天加黑夜,持續(xù)了近兩個月,到2019年正月間,姑姑出院,黃昌治這才放心:“現(xiàn)在黨和政府的政策好,這次姑姑看病,家里只出了其中少部分藥費,只要姑姑還在,我和家人就會用心照顧好她,再苦再累也要讓她健健康康、開開心心的?!?
41年來,黃昌治一家用體貼溫馨的孝心照料姑姑,讓雙目失明、孤身一人的姑姑生活在溫暖的家,深深感動和影響著身邊的人。言傳身教的黃昌治就可謂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,從年復一年、日復一日悉心照看姑姑的耳熏目染中,三個兒女學會了如何做事做人,如今一大家子其樂融融,兒女孝順,家庭和睦。兒子黃學全說道:“父親的一言一行就是我最好的榜樣”。村書記劉紹平談道:“如果你問我們勝龍村哪家人最孝順,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黃昌治”。村扶貧專干谷臣文說:“黃昌治確實可以說是我們村的模范,別說是四十一年如一日照顧姑姑,就算是照顧自己的父母,也不見得所有人都有這樣的耐心,我真的是佩服他、敬重他。”
面對眾人的稱贊,黃昌治很平淡,他說:“這都是我應該做的,其實也沒有什么了不起”。平實的話語,透露著一個老農的高尚品質。在他的身上,我們看到了一個新時代的好侄子、好家庭。
- 來源:湖南文明網(wǎng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