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物故事:
取名“桃李”美術班
高老師自小喜歡畫畫。鐘愛美術的他,憑著堅實的繪畫基本功和勤奮好學精神,考取了 桃源師范美術??茖W校,畢業(yè)后如愿以償?shù)禺斏狭嗣佬g教師。30多年的教學生涯,他積累了 豐富的教學經(jīng)驗,練就了過硬的本領,在當?shù)匦∮忻麣狻?span>
退休后,他離開了心愛的教學崗位,閑暇時倍感失落。一次偶然,他去商店購物,看到 一對年輕人花300多元買了一對泥塑娃娃。瞬間,一個念頭閃現(xiàn)出來,他要自學泥塑技術,更 加完善自己的藝術追求。也許是與生俱來的藝術天賦激活了他的靈感,也許是泥塑與美術的 相融之處點醒了他,他的泥塑藝術作品很快就走向了市場,當?shù)?span>--家音樂蠟燭廠特聘他為藝 術總監(jiān),專為該廠設計人物、動物模型。得到業(yè)界認可,他為年輕人塑的生活像、為老年人 塑的壽像栩栩如生,惟妙惟肖。尤為值得一提的是, 他為中央美術學院教授、著名畫家吳冠 中塑的56歲和65歲兩座肖像,得到了吳教授本人的喜愛、藝術家的肯定和好評。
一年過去了,高老師感到從事雕塑藝術,固然獲得了個人榮譽和利益,但不足以發(fā)揮自 己為社會奉獻余熱的作用,更不能有效地實現(xiàn)人生價值。于是他斷然拒絕了幾家單位每月萬 元的高薪聘請,決定利用自己的特長,開辦美術培訓班,并取名“桃李”美術班。
艱難起步堅毅前行
創(chuàng)辦美術培訓班,說起來容易,做起來難。難就 難在:一是人們不理解,究其原因,家長認為孩子上 特長班高昂學費承擔不起,時間耽誤了有沒有成效還 是未知數(shù)。待高老師表態(tài)免費人學,也只招到6名學生。 二是沒有場地和教學設施。高老師系半邊戶,老伴常 年患病,上有老下有小,一大家人日常開銷全靠他一-人工資。兒女們先后成家后,他和老伴所住房屋還是 民國初期祖宗留下的矮平房,陰暗潮濕。三是遠道學 生和貧困學生的午餐問題。面對窘境和困難,高老師 毫不氣餒。沒有教室,他就因地制宜,把學生帶到桂花樹下或河岸邊柳樹下上課;沒有課桌,他就就地取材, 把門板、倉門拆下來,把飯桌、床板當課桌。晴天在 外面上課,雨天,就到自己家里上課。為解決房屋陰 暗潮濕問題,他和老伴商量,拿出2萬元,砍了水泥地面, 粉刷了墻面,還在屋頂安放了60多片亮瓦。每逢上課前, 冬天,老伴就生好火爐,讓同學們?nèi)∨?span>;夏天,就備 好涼茶,讓同學們消暑解渴;中午到了,幫同學們把 帶來的飯菜熱熱。對于貧困學生,高老師夫婦把玉米 加工炒熟磨成粉,加上黃豆、糯米和白砂糖給他們吃。 這樣一來,解決了家長們的后顧之憂。2009年,高老 師拿出畢生2萬多元積蓄、縣關協(xié)資助的5000元資金, 在大兒子的操辦下,新建了100 平方米的一層新平房。 美術班終于有了安身之所。
在進一步改善了教學條件的基礎上,高老師向縣 老干局詩詞書畫協(xié)會求援,解決了20多套課桌椅?,F(xiàn)在, 高老師已陸續(xù)自費添置了電視機、影碟機、數(shù)碼相機, 還購置了30套演出服,使美術班初具規(guī)模。
心懷善緣助力弱者
高老師一-生勤儉節(jié)約,生活十分樸素。但他為人 和善,同情弱小。對待有困難的學生,出手大方,毫 不吝嗇。有一名王姓少年,性情兇悍,出口成臟,封 閉式教學管理對他無效。老師拿他沒辦法,父母看了 干著急。后來校長聯(lián)系高老師,看能不能收為弟子。 該生學了五年,高老師不僅分文不收,還供他筆墨紙 張,甚至解決餐宿。作品投稿獲獎后,通過大師指點, 使他開闊了眼界,拓展了思路,現(xiàn)在他在繪畫、雕塑、 書法等方面樣樣在行,學成后自主創(chuàng)業(yè)開了家藝術品 商店,生意紅火。
高老師曾說,“一個人一生要樂善好施,廣^結(jié)善緣, 多積善德。”殘疾兒童李紅,8歲時玩炸藥,炸斷雙手 和一只眼。父母央求高老師收下他,看到孩子殘疾的 身體,高老師一陣心酸,不忍拒絕。高老師特地想辦. 法為他制作了一個竹筒嵌筆手套,即在竹筒上鑿個槽, 把筆嵌在槽里,然后套在手上,用手臂來回移動寫字 作畫。高老師對他不僅傳授技藝,還教給他與困難作斗爭的勇氣,使他對生活充滿了自信。一年后,他的書法作品《丹心報國》得到了縣書協(xié)會 長施大津先生的肯定和贊揚。
嘔心瀝血培育英才
憑著一名老共產(chǎn)黨員對理想信念的執(zhí)著追求,高老師用自己的聰明才智發(fā)揮余熱,以自 己的專業(yè)才能無私奉獻,可謂碩果累累。二十年來“桃李”美術班桃李芬芳、英才輩出。他先 后為10多個鄉(xiāng)鎮(zhèn)培育了385名學生;先后為中央美院、大連美院、廈門美院、長沙大學美術系、 南昌大學美術系等高等學府輸送了21名專業(yè)學子;他的學生中,有64人次榮獲全國書畫大賽 金、銀、銅獎,22人次榮獲歐、美、亞國際書畫大賽金、銀、銅獎;有6名學生受邀出席在美國、 菲律賓、日本等國舉辦的中外文化交流活動。2006年元月,曾三次榮獲全國大賽金獎、四次 榮獲國際大賽金獎、被授予“國際金獎藝術家”稱號的鄧慧同學,應邀出席了在北京人民大會 堂舉辦的“全國華人華僑及社會各界知名人士新年座談會”,見到了中央領導人和很多科學家、 藝術家。她的多幅作品在俄羅斯、美國、日本、馬來西亞、菲律賓等異國他鄉(xiāng)展出收藏。
在取得優(yōu)異成績的同時,高老總是教育學生反哺感恩,服務社會。他帶領學生先后到中 小學、敬老院、老年協(xié)會舉辦了25次大型美展,為社會各界人士贈畫2500多幅,忠實地踐行 著一名藝術家“以德塑美、以美養(yǎng)德”的精神風范。
登高回首放眼處,盡是桃李笑顏開。展望自己的一生,高老將一件又一件“作品”雕琢成器, 這便是他一生的夢,他一生的欣慰。
- 來源:張家界文明網(wǎng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