紅土地上的一支紅燭
紅土地上的一支紅燭
——記桑植縣人潮溪鎮(zhèn)南斗溪村小教師熊華春
謝德才
在桑植縣人潮溪鎮(zhèn),有一個村小叫南斗溪。
這村小有一名女教師,遠近聞名。
她,叫熊華春。今年54歲的她,生于南斗溪。她是1985年參加教育工作。
“走教育耕耘之路,灑盡青春無悔”。這,就是她從教33年來一直信守的諾言,也是她多年來一直努力踐行的誓言。
三十三年來,她一直在人潮溪這個大山里工作,有的村小好多年也就十幾個學生。
為了山區(qū)的孩子,她把自己的青春熱血化成和暖的春風細雨,像一支紅燭滋潤山區(qū)孩子幼小的心田,扎根鄉(xiāng)村終不悔,嘔心瀝血寫春秋。
活出一個追求
20出頭的她,披著一頭秀發(fā)走進了大山里的學校。
她從擔任民辦教師起,就喜歡教育這份工作。無論把她安排到哪所村小,她都毫無怨言。因此,人潮溪的統(tǒng)子峪、塔坪、興隆坪、南斗溪村小,她都任教過。
她帶著多年夢寐以求的夙愿,懷著一顆激動的心來到這片土地上,可滿腔的熱忱被無情的現實擊得粉碎,學校惡劣的工作環(huán)境比想象中還要糟糕得多。所謂的學校,是由幾間四處透風的小平房組成,而且道路崎嶇,地處偏遠山區(qū)。
夏天,車子過去,戲稱是“煙霧彈”掃過,全是塵土;雨天,深一腳淺一腳地淌著泥。在她懷孕期間,一次從山坡上摔下來,活動一下還行,能動。
2005年,她的公爹去逝后,九十多歲的公婆行走不便,為了伺候好公婆,又不耽誤教學,經常在夜深人靜時,備課、批改作業(yè),有時甚至工作到天亮。
痛苦的磨練,鑄就她堅韌的性格,給她戰(zhàn)勝困難的勇氣,不畏艱難困苦的良好心理品質。從教33年以來,她經得起各種困難和挫折的考驗,成了一名家長放心、學生喜歡、人民信得過的優(yōu)秀教師。
她始終信奉馬克思的一句名言:人活著就要有點追求。
獻出一片愛心
南斗溪,以坡著名。
從縣城到這南斗溪村小,72公里,山路像打斷的蛇,如果把這地方比喻山路十八彎是再恰當不過。坐得車的人,行這山路頭暈,坐不得車的人,可以說是一路嘔吐。
南斗溪學校在半坡上。這山坡為60攝氏度,籃球從操場上一滾出來,滾下山坡,撿回,至少要個多鐘頭。
熊華春在這山里一呆就是幾十年。
她,為全面了解孩子們的情況,一次又一次地家訪。
學生的家與學校遙相對望,常常是下山坡,再坐一段距離的船只,又上山坡。一趟下來,稍遠一點的,來回至少三個小時。熊華春幾乎把周末以及節(jié)假日的時間,大多都交給了家訪。
家訪中,無論風雨晴雪,她都得去。
33 年下來,為家訪,她穿壞13雙鞋子,打壞10把雨傘,走訪孩子家200余次。
鄉(xiāng)村里,無經濟來源,年輕人外出打工,村里留下的是老人和小孩。學生百分之九十是留守兒童。
多年來,熊華春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,關愛他們,奉獻出媽媽般的愛心。
夏天,她燒好開水,讓學生喝,冬天,她準備幾盆炭火,給學生烤。河里漲了水,她親自送孩子上船,孩子們一個個上了船。她一次次站在碼頭邊,舉著傘,傻了一般,許久,一摸自己的眼眶,濕了起來。
學校里,一個叫陳妙的學生,12歲。1米高。先天性的肝功能發(fā)育不全,行走極為不便,經常吃藥打針。這個學生從中心學校轉到南斗溪,送她上廁聽,倒茶送水,定時吃藥,這一切都落在熊華春的身上。一幫就是幾年。
熊華春,為了孩子,從不訴苦,總是默默無聞地奉獻著一片愛心,大山作證。
探出一條模式
南斗溪,一個人的學校。近些年,一直是熊華春一個人堅守。
學校里,十幾個學生,常常是小班、大班、一年級、二年級共四個班。
“復式班”人數雖少,但,教學環(huán)節(jié)不能少。
一堂課下來,她聲音嘶啞,渾身像散了架一樣的疲倦。
她想著,只有抓好教學改革,才能獲取更好的教學效果。為了抓好復式教學,她注重導學與自學的交替。
以建立在學生實情實際基礎上的,以培養(yǎng)訓練其各種能力為出發(fā)點和最終歸宿的,以教師的“導”和學生的“學”有機交替進行教學結構模式。
它的核心是培養(yǎng)學生獨立、自主、創(chuàng)造性地進行學習的能力。這個模式,類似于“動靜搭配”,以學生的學習活動為主線,突出學生主體性。
一直到現在,說話多,嗓子就嘶啞。但,她無怨無悔,所教班級成績優(yōu)異,這是對她工作的最大肯定。
憑著對教學工作的摯愛,不畏困難,埋頭苦干,銳意進取。在這片土地上,她走出一條素質教育之路。這種教學模式,學生學得輕松,老師教得快樂。
一路走來,她的身后留下的是一串串寫滿不畏艱辛、愛崗敬業(yè)、無私奉獻、謙虛謹慎、勇于開拓、投身改革的清晰的腳?。核ぷ鬟^的學校,先后14次被評為全鎮(zhèn)《星級目標管理》先進單位;年度考核中,個人8次評為嘉獎;2007年榮獲全市優(yōu)秀教師稱號、縣優(yōu)秀教師;2010年、2014年被評為鄉(xiāng)優(yōu)秀教師;2014年榮獲“中國名師聯盟。 希望工程園丁獎”;2015年在迎接省級兩項督導評估中,南斗溪小學順利通過省級驗收,同年湖南省《科教新報》“最美教師”欄目以長篇通訊刊登了她的先進事跡:深山里,一個教師19個娃。
熊華春,山區(qū)的一支紅燭,不僅照亮了山區(qū)的孩子,也照亮了山鄉(xiāng)的教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