民家佬邀客
1985年初夏,桑植白族鄉(xiāng)剛剛建立不久,我們白族寨子接到了苗寨的邀請函,苗寨“四月八”牛王節(jié),上河溪苗寨紅大娘家上梁,邀請我們寨子的人去做客。聽說去苗寨走親戚,鄉(xiāng)親們都十分興奮。天剛亮,寨上督官巖佬就家家戶戶傳遞消息,熱情地嚷道:“邀客啦!邀幾桌客!去上河溪苗寨!”
邀客是白族村寨的一個交際風(fēng)俗,即組織一幫人馬轟轟烈烈到遠處做客。邀客,一般由村里某人牽頭,盡管許多人不認識紅大娘,但都想結(jié)識一下苗族人。當(dāng)時白族寨子邀客,一般不興送錢,只興送紅布當(dāng)“上梁彩”,再挑背一些糧食作賀禮,熱熱鬧鬧傳遞白族人民的情義。巖佬還帶上兩班圍鼓藝人助興,大伙挑的挑,背的背,說說笑笑在大山中穿行。車到一個溪口,離紅大娘家還有10里路。大家下車走進了苗寨。一支龐大的運糧隊伍,攜著圍鼓嗩吶,從溪溝中穿行,引來許多苗寨人的目光:“啊,是界上民家佬做客,到紅大娘家吃上梁酒!”
到了半山腰,一棟轉(zhuǎn)角樓現(xiàn)出,有幾個木匠正在上梁,這就是紅大娘家了。剛到屋邊,一條大黃狗躲樹下歡歡地咬,巖佬檢根棒,叫:“瞎了眼?我是巖佬!包谷界的巖佬——是你的親戚呀!”狗通人性,不咬了。
紅大娘所住的寨子,是桑植一個典型的苗寨。數(shù)十戶苗家傍山而居,屋連屋,樹挨樹,竹籠接竹籠,青山綠水,鳥語花香,好一個民風(fēng)淳樸的苗寨!
巖佬當(dāng)督官,懂禮俗。進門便傳遞一種來自遠方的親情,他粗獷地喊:“包谷界上的請督官!”意思是:民家人來了,你坐家督官要迎接。“請督官”是邀客主人進屋掛在口頭的禮俗語。
“幫忙的端茶——!接擔(dān)——!打洗臉水——!”對方督官熱熱呼喊,雖半天沒人來遞洗臉水,但民家人心里熱乎乎,辦喜事,人手緊著呢,我們沒洗成臉,怕什么?
對方督官,滿臉絡(luò)腮胡子,人豪爽,一支煙一支煙遞。巖佬將糧食等禮品送入老堂屋,滿臉笑,看苗寨樓群,像犁手欣賞稻田一樣,半天挪不動腳步,紅大娘喊他,巖佬都只“嗯嗯”兩下。幾個邀客怕巖佬失禮性,提醒說:“巖督官,你莫幾根煙脹成蠢包噠,還不見絡(luò)腮胡督官去?”巖佬才摸支煙送過去,抱拳說:“白族人禮俗不周,包涵包涵!”絡(luò)腮胡督官抱拳說:“盡量——!盡量——!”
“開斟嘍!”苗寨督官喊。“開斟”是苗語,指開席吃飯。幾個苗寨小伙迅速將菜盤端出,喊:“剛才邀的客——動筷子!”我早餓慌了,搶到大碗盛了飯,夾著菜就吃。發(fā)現(xiàn)上桌的菜是涼的。
常在外面做客的山里人知道,冷飯菜是一個信號,一個禮儀上出現(xiàn)斷層的信號。巖佬不愧為是白族優(yōu)秀的督官,他虛心向幾個苗寨老人請教,弄清了此次失禮節(jié)的真正原因,那就是進門沒有到廚房參拜,這無疑在邀客遠行的民家人中濺起一股浪花,大伙有點責(zé)怪巖佬了。也包括我。我急喊:“巖佬!你當(dāng)什么督官,天都垮了,你還窩(抽)煙!”
巖佬為自己的唐突與冒昧苦笑了一下,立即與苗寨督官進行了面對面溝通。這是優(yōu)秀民間督官都具備的素質(zhì)和品行。
絡(luò)腮胡督官笑了笑,一語道破機關(guān)說:“我們苗寨開門迎客,有兩請的老規(guī)矩,一請督官,二請廚師,有道是:督官管人,廚師管菜,你們忘了燒飯菩薩不是?”巖佬聽后恍然大悟,大聲回:“禮多不怪人,我們白族人邀客,禮俗與你們苗人不同,我們邀客從不請廚,我們信奉:‘天底下沒有不賢慧的廚子’,沒想到要給飯廚燒香?”
這時,幾個苗族青年見客人還沒有參拜廚子,有些急躁起來,不停地嚷:“喔!喔!喔!”他們不喜歡因禮儀而受到冷落。我們幾個邀客也坐不住,不停地嚷:“喔!喔!喔!”我們也不喜歡看到因為一場禮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