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有犧牲(4)桑植:鄉(xiāng)關何處
桑植,是賀龍元帥的家鄉(xiāng),也是紅二方面軍長征出發(fā)地。在革命年代,只有10萬多人口的桑植, 就有2萬多人跟隨賀龍參加革命。賀氏宗親中犧牲的烈士有2000多人,踏上漫漫長征路的4000多桑植子弟,后來活著回到家鄉(xiāng)的不到50人。
1950年初,南征北戰(zhàn)的賀龍受命來到重慶,擔任西南軍區(qū)司令,清剿土匪,建設大西南。此時,一封封從桑植老家寄來的尋親信,急切地向這位開國元勛詢問:全國解放了,家鄉(xiāng)子弟今何在?
賀龍女兒 賀捷生:(解放后)那時候有很多人給他寫信,找他們的孩子,找他們的哥哥,找她們的丈夫,那些信就像雪花飄一樣,我父親每次看到桌子上的信件心里都是很難過,我們都看到他的眼睛都是紅的。
“桂英嫂,桂如侄兒雖為革命犧牲了,但是他的血沒有白流,而換取了今天中國革命的勝利。”這是賀龍1951年寫給堂嫂陳桂英的回信。直到此時,老人才知道,自己的兒子早在22年前就已經(jīng)犧牲了。
賀龍年幼喪母,是靠這位堂嫂的乳汁喂大的。侄子賀桂如跟隨賀龍投身革命。1929年,在一次戰(zhàn)斗中,賀桂如身中七彈,壯烈犧牲,年僅33歲。
賀龍女兒 賀捷生:都是好兄弟好哥們,而他的兄弟尸骨都找不回來。因為當時打仗打得很兇猛。
賀龍一家,滿門英烈,五位至親為革命犧牲。1920年,父親賀仕道在為賀龍籌備軍需途中被捕遇害,弟弟賀文掌被敵人用蒸籠活活蒸死,年僅15歲。大姐賀英,是電影《洪湖赤衛(wèi)隊》主人公韓英的人物原型,1933年,她在湘鄂邊區(qū)掩護傷病員撤退時中彈犧牲。二姐賀戊姐是游擊隊員,因叛徒出賣遭突襲,與賀英同一天犧牲。四妹賀滿姑是雙槍英雄,1928年被捕后遭凌遲而死。賀滿姑的兒子向軒7歲參加紅軍,成為年紀最小的紅軍戰(zhàn)士。
賀滿姑烈士之子 向軒:敵人在桑植縣的校場坪,在河邊上,劊子手把我們母親兩只手這樣綁著,腿也綁起,然后劊子手用刺刀一刀一刀從上至下,一刀一刀剁死了。
賀龍元帥的外孫女賀來毅曾遍訪英烈犧牲地,整理出這部《因參加革命而獻身的賀龍元帥族人、親屬名錄》,賀氏宗親中有名可考的烈士多達2050人。
“黑夜茫茫風雨狂,跟隨常兄赴疆場。流血身死何所懼,刀劍叢中斬豺狼?!边@首詩是賀龍的堂弟賀錦齋所寫,詩里的“常兄”說的就是賀龍。家鄉(xiāng)子弟都以“跟隨常兄赴疆場”為榮,毛埡村僅有三十幾戶人家,竟有34人跟隨賀龍,參加紅軍。
失散紅軍后人 楊光茂:140多個人口中,有34人跟著賀龍當紅軍。當時有我的伯伯,有我的父親,有我的伯母,還有我的堂兄。
王炳南烈士后代 王國平:都愿意跟著他去,干革命哪怕是流血犧牲,哪怕是獻出生命,他們都愿意。
賀錦齋改編了桑植民歌《馬桑樹兒搭燈臺》,離別前送給妻子戴桂香,讓她傳唱,激發(fā)更多桑植兒女加入紅軍隊伍。而賀錦齋自己卻在掩護賀龍部隊轉(zhuǎn)移的戰(zhàn)斗中壯烈犧牲,年僅27歲。
賀錦齋烈士后人 賀建軍:我奶奶一直抱著這個信念,她講“你爺爺講的馬桑樹發(fā)芽的時候我就回來了”,她說等了70年都沒有回來。
從1916年賀龍“拿起菜刀鬧革命”,領導芭茅溪起義,到1935年率紅二、六軍團出發(fā)長征,20年間,只有10萬人口的桑植,共有兩萬人跟隨賀龍一起鬧革命。許多人在長征途中失散,從此北上無音訊。
失散紅軍后代 張運華:我爺爺名叫張山坤,他跟隨賀龍的部隊,幫助治療傷病員。我外公叫汪勝選,后面都是屬于失散紅軍。
湯小妹烈士重孫 賀德生:我爸爸,他都沒見過我爺爺,他才1歲的時候,爺爺就犧牲了。
紅軍烈士賀勛臣孫子 賀學舜:我奶奶叫張幺姑,我奶奶交給他的那七個孩子,全部都犧牲完了,沒有一個在。
玉泉河畔這棵參天的皂莢樹,見證了86年前那場遠征。賀龍答應送別的鄉(xiāng)親,革命勝利后,一定會回家鄉(xiāng)來。但一向說一不二的賀龍,此后一生再也沒有回過故鄉(xiāng),沒回來看望父老鄉(xiāng)親。
賀龍女兒 賀捷生:他一直沒有回到家鄉(xiāng),他沒有回到桑植縣去,為什么?我心里想,他也是覺得他帶出去那么多的子弟都沒有回來,他很難過。
賀捷生在《父親的桑植》一文中深情寫道:“家鄉(xiāng)桑植最讓父親感到欣慰,也最讓他感到愧疚。桑梓即故鄉(xiāng),我想,父親是知道桑梓這個詞的,他也決不會忘記他那漫山遍野長滿桑樹的故鄉(xiāng)——這個叫它桑植或桑梓都一樣重的故鄉(xiāng)!”
1996年,賀龍紀念館前坪立起這尊雕像,賀龍元帥面帶微笑,仿佛正大步走來,當?shù)厝藶檫@尊雕像取名——“回家”。
2009年,遵照賀龍元帥的遺愿,家人將他的骨灰遷回天子山。賀龍元帥銅像面朝家鄉(xiāng)的方向,深情注視著交給他無數(shù)好兒女、無數(shù)親骨肉的英雄家園。
在這方紅色熱土,革命先輩懷揣理想告別的故鄉(xiāng),早已勝過當年理想中的模樣。
昔日的毛埡村,如今名為紅軍村。昔日不通電、不通水的偏遠山村,如今蓋起了粽葉加工廠,生意做到了東南亞。
桑植縣龍?zhí)镀烘?zhèn)紅軍村村民 文子照:把路也修好了,不方便的人全部搬到鎮(zhèn)上來了,學生讀書也方便了,老百姓看病也方便了。
2020年2月,桑植縣脫貧摘帽。今年,湖南省軍區(qū)的鄉(xiāng)村振興工作隊接棒駐扎了三十多年的扶貧工作隊,幫助老區(qū)人民過上幸福生活的初心從未改變。
湖南省軍區(qū)機關駐桑植縣小埠頭村鄉(xiāng)村振興幫扶工作隊隊長 毛程丙:絕不能忘記老區(qū)人民的犧牲,作為鄉(xiāng)村振興第一棒的接力者,為鄉(xiāng)村振興作出應有的貢獻,讓村民生活越來越好。
失散紅軍后代 楊光茂:我們國家的發(fā)展那么大,是前輩先烈成千成萬地用生命給我們換來的江山。
紅軍烈士賀勛臣孫子 賀學舜:(烈士們)在天之靈看到桑植這樣的變化,那確實心里不知道有多高興。家鄉(xiāng)的變化,遠遠超過他當時給我們家鄉(xiāng)的許諾。
胡湘平:不忘桑梓 夢圓今朝
戎馬一生的賀龍元帥,決不會忘記他那漫山遍野長滿桑樹的故鄉(xiāng)。戰(zhàn)亂烽火中,賀龍的宗室親朋、桑植的父老鄉(xiāng)親堅定地跟隨他一道出生入死,拋頭顱灑熱血,為中國的革命事業(yè)做出了卓越貢獻。他為故鄉(xiāng)滿懷自豪,無數(shù)家鄉(xiāng)子弟跟隨他,一往無前、舍生忘死,彰顯鐵骨忠魂,成就百年偉業(yè);他又為故鄉(xiāng)而痛心揪心,跟隨他出鄉(xiāng)關的那些有志青年、熱血兒郎,倒在了槍林彈雨中,再也沒有機會回到夢里的家鄉(xiāng)、見到摯愛的妻兒老小。在百年黨史中,還有許許多多這樣的革命家庭和宗族,他們懷著對偉大理想的憧憬,投身到改天換地的歷史洪流中,留下了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。賀龍元帥生前最后的愿望,就是魂歸故里。今天的桑植,桑樹發(fā)芽,欣欣向榮。今天的湖南,快速發(fā)展,日新月異。我們可以告慰先烈,你們對老百姓許下的諾言已經(jīng)一一實現(xiàn),你們魂牽夢縈的家鄉(xiāng)將變得更加美好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