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留守兒童撐起一片天
記全市先進基層黨組織天門小學黨總支
記者 唐晴
7月16日,記者走進永定區(qū)天門小學,立即就能感受到不一樣的精神風貌,雖處城郊一隅,卻有著別樣的激情與活力。黨建展廳各類獎牌琳瑯滿目:首屆全國“文明校園”、“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先進單位”、“湖南省先進基層黨組織”、“湖南省示范流動留守兒童之家”、2019年張家界市先進基層黨組織等多項榮譽牌匾。
天門小學是我市的一所普通小學,13年前,原來是一所村辦小學,教學條件差,面積不足10畝,學生不足500人,教師僅30人;現(xiàn)在占地有60畝,學生有3091多名、教師168名。2006年啟動學校移址遷建,在長達十年的建校進程中,歷經(jīng)千辛萬苦,累計爭取各級資金6000萬元,使一所瀕臨倒閉的村級小學逐漸成長為校園環(huán)境亮麗、配套設施齊全、教育質(zhì)量過硬的現(xiàn)代化小學。
數(shù)十年如一日。榮譽的獲得,緣于學校黨總支大力開展“創(chuàng)先爭優(yōu)”和“黨建+特色教育”活動,對加強學?;A設施建設、關愛留守兒童、關注學生全面發(fā)展等工作常抓不懈。
學校進城務工流動兒童有1681名,父母外出打工留守兒童482名,流動、留守兒童占全校學生總?cè)藬?shù)的70%,被稱為我市“城市中的留守學校”。針對學校流動留守兒童數(shù)量多、家庭教育薄弱的特殊情況,學校黨總支創(chuàng)新教育管理模式,不僅創(chuàng)新提出了讓每個留守兒童都有一個“成長媽媽”,還開辦了“四點半晚管班”、創(chuàng)辦“流動留守兒童寄宿托管中心”,黨員教師羅振桃、趙學成、周擁軍、秦群主動放棄溫馨的家庭生活,住校擔任“愛心媽媽”、“愛心輔導老師”,照看陪護150多名留守兒童。學校建立心理咨詢室,利用課余時間對學生進行心理疏導,讓學校的留守兒童感受到家庭的溫暖。2014年省關工委在該校舉辦全市關愛留守兒童現(xiàn)場會,并掛牌為“張家界示范流動留守兒童之家”。
教學比武競進提質(zhì)、亦師亦友互學共進。學校學生大多來自進城務工農(nóng)民家庭,學習基礎相對薄弱,習慣有待改善、學校黨總支引領課堂教學改革,積極開展“同課異構”、“診斷性評價”等教研活動,促進教師積極投入新一輪課堂教學改革,不僅形成了語文“自主閱讀四步教學法”和數(shù)學“自主學習四步教學法”的課堂教模式,也促進了青年教師的迅速成長。
青年黨員教師向雯雯等多名教師分別獲得省市區(qū)“一師一優(yōu)課”。楚得妍等6位老師分別執(zhí)教的數(shù)學、音樂、品德與社會科目分別榮獲省級優(yōu)課獎;通過大力推行“深耕閱讀”活動,積極開展“課本劇表演”活動,推廣手工編織、十字繡等手工實踐課、實施大課間活動等形式進一步強化課改工作,形成了學校課堂教學特色。先后迎來上海市閔行區(qū)、河北省遷安市等教育考察團曾專程來該校參觀取經(jīng)。值得一提的是,近年來該校文化活動精彩紛呈、碩果累累,學校被掛牌為“張家界市青少年藝術人才培訓基地”。
愛心工程暖人心。學校黨總支將扶貧助困、結(jié)對幫扶貧困、認領留守兒童“微心愿”作為黨員常規(guī)性活動,每名黨員每學期結(jié)對幫扶2-3名貧困流動留守學生,并作為黨員公開承諾事項的重要內(nèi)容,定期組織黨員教師為貧困流動留守兒童捐款捐物,確保貧困流動留守兒童“生活有保障、學習有輔導、心靈有撫慰”。
幾年來,學校黨員教師個人累計捐物捐款折合資金共計88920元,幫扶貧困流動留守兒童332人次,圓夢留守兒童微心愿177人次。社會各界愛心人士累計來校救助貧困留守兒童278人次,金額23萬余元,為該校貧困留守兒童撐起了一片成長的藍天。
對于未來,天門小學校長楚任杰表示,黨總支將繼續(xù)堅持走特色發(fā)展之路,進一步發(fā)揮基層黨組織的戰(zhàn)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,立足于學校教育質(zhì)量的全面提升,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,讓每一個孩子都能成為有用之才,在未來的成長路上堅定前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