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家界市民族中學教師抗疫在行動
這個暑假,一場突如其來的“德爾塔”變異毒株疫情讓張家界按下了暫停鍵,有一群人卻夜以繼日的“動”了起來。7月31日張家界市民族中學黨總支向全體共產(chǎn)黨員、共青團員以及各類管理崗位的同志發(fā)出號召,在做好個人防護和家庭安全的同時,做好當志愿者的準備。全校教師積極響應就地開展疫情防控工作,截止到8月6日,已有142名教師投入到抗疫志愿者的隊伍中,另有近百名教師隨時待命。
抗疫一線他們在這里
“兩區(qū)兩縣”的多個小區(qū)、街道、村落活躍著市民中教師的身影。
在疫情防控指揮部,4名教師已投入信息組、綜合組的工作中, 3名入黨積極分子也投入到疫情防控電話組的工作中。
在慈安高速公路入口,朱老師登記著上下高速車輛和人員信息,攔截、勸返無通行證的車輛。
在民中校園,學校成立臨時黨支部,住校教師在無外派任務的前提下,已連續(xù)開展了五天校園衛(wèi)生清掃工作,校園靜且凈,只待師生歸來。
在網(wǎng)絡平臺, 2名心理教師參與湖南省高校疫情心理援助熱線(張家界點)的相關(guān)工作,為張家界市學生、社區(qū)居民、一線抗疫人員、留張旅客等提供心理咨詢服務,截止到目前已接待100多例。
抗疫一線他們這樣做
拆棉簽、錄數(shù)據(jù)、信息統(tǒng)計、小區(qū)門口值守登記、勸導業(yè)主、核酸檢測維持秩序、小區(qū)物資采購分發(fā)、挨家挨戶通知檢測、測量體溫、查驗健康碼、樓層消毒、為有困難的業(yè)主上門服務、幫農(nóng)戶摘菜轉(zhuǎn)運給志愿者……哪里需要去哪里。核酸檢測組、卡點組、物資保障組、消殺組……組組輪轉(zhuǎn),很多人成了疫情防控的多面手。
抗疫一線他們這樣說
“不要說的我的名字啊!”張老師參加了張家界市愛心聯(lián)盟、小區(qū)公職人員服務兩份志愿服務工作,一天跑了十多個小區(qū)、開車在路上的時間就有6小時,從給居民取奶粉送奶粉,到給一線人員送物資,輪軸轉(zhuǎn)了多日黑了一截,依舊在路上。
“要上前線了,心里有點兒激動?!币驗辄S碼,王老師前幾天只能做些后勤服務工作,今天接到通知晚上自帶電腦參與鄉(xiāng)村核酸檢測,王老師的兒子在家把手機搞成了身份證讀卡器,愛人準備好口罩、手套、腳套和消毒液,還把穿脫隔離服的視頻發(fā)給他們學習。一家人整整齊齊為抗疫貢獻各自的力量。
“脫掉防護服后覺得三四十度的室外也是涼快極了!”何老師參與了疫情防控的多項工作,她說:“幫助核酸檢測雖累但也是一項人生初體驗,深深感受到了醫(yī)護人員的不容易。不舍得浪費防護服不敢喝水也不上廁所,脫掉防護服后覺得三四十度的室外也是涼快極了。感受很深,最難忘的是群眾對我們工作的支持配合,讓我們的工作事半功倍。通過參加志愿活動體會到了什么叫做一個黨員就是一面旗幟,真正見到黨旗高高飄揚在抗疫一線?!?
聚是一團火,散是滿天星。民中人在疫情防控的各處有一份熱發(fā)一份光,迎著烈日驕陽、披著月影星光只為云開疫散,開學見!